40、課余體育競賽的方法2011-06-04 16:49
  一填空
  1.維多利諾(意大利)創辦的“快樂之家”學校,將學生按年齡及興趣分組,并組織學生每天到戶外跑跳、騎馬、擊斂、游泳、射箭或玩球類游戲,因此被尊稱為“第一個新式學校教師”。
  2.洛克認為教育的目地是讓學生學習有用的,能獲取個人幸福的知識,通過體育獲得健康的身體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跳舞。騎馬、擊斂等,可以令人動作優雅和有教養等。
  3.夸美紐斯是推動學校體育發展成為課程的先驅者,他確立了學年和班級教學制度,教學規則。
  4.古茨姆茨另一貢獻是體育方法體系化,并進一步發展了學校體育的課程形式。
  5.裴斯泰洛齊是19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也是體育課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
  6.嚴復在1895年發表的《原強》一文中,首倡體、智、德三育稱其為國家民族富強之基礎。
  7.1901年,清廷下令將全國的書院改為學堂;1904年1月,清政府頒布并實施《奏定學堂章程》要求各“學堂一體練習兵式體操以肄武事”這標志著中國現代體育制度的正式確立。
  8.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奠定了現代體育的思想基礎。
  -二名詞解釋:
  1,學校體育學:是研究和揭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規律,闡明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的一門學科,是培養各級體育師資,組織和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程。
  2、健康教育是以傳授健康教育知識,建立衛生行為、改善環境為核心內容的教育。
  3、體育課程實施:是調和影響體育課程實施諸因素,平衡體育課程理想與實施情境的系列關系,創造體育課程教學新文化的過程。
  4、體育教學:是學生與體育教師共同參與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體育認知,身體練習,情感和交往活動。
  5、體育學校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學習體育知識,運動技術,形成運動技能,學習體育與健康,發展個性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得體育運動經驗,
  提高體育素養,規范和改善體育運動行為的過程。
  6、體育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為了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而主動采取的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7、學校體育:是指在以學校教育為主的環境中,運用身體運動、衛生保健等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8、課外體育:是在體育課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娛樂為目的的體育活動,以及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目的課外體育訓練,以及為豐富學生課余文化活動而舉辦的課余體育競賽等總稱。
  9、課外體育活動是指課前、課間和課后在校內舉行的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動為主要內容,以班級為基本單位,以滿足學生多種需要為目的的,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合社會適應能力和諧發展的鍛煉活動。
  10、課余體育訓練:是指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在體育方面有一定天賦或有某項運動特長的學生,以運動隊,代表隊,俱樂部等形式對他們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在全面發展他們的體能和身心素質,提高某項運動的技術水平,培養競技體育的后背人才。
  11、課余體育競賽是指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以爭取優勝為目的,以運動項目,游戲活動,身體練習為內容,根據正規的,簡化的或自定的規則所進行個人或集體的體力、技藝、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賽。
  12、教案:教案亦稱課時計劃,是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所設計出的教學基本結構和過程的書面表達形式。它是體育教師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的依據。
  13、運動技能:運動技能是一種習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術要求,通過練習而獲得的迅速,準確,流暢和嫻熟的身體運動能力,。
  14.身體形態:是身體的外部形態和特征,一般是由長度、圍度、體重及其相互關系來表現。
  三簡答題
  1、 學校統計對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作用有哪些?
  (1)促進身體形態正常發育,養成正確身體姿勢;(2)全面發展體能;(3)提高技能水平;(4)提高對外界系統家具環境的使用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學校體育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哪些作用?
  (1)促進智力與能力的發展;(2)調節情緒,緩解心理眼里;(3)有助于情感的發展;(4)鍛煉意志,增強進取心;(5)培養與形成健康的個性。
  3、學校體育對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有哪些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規范及協作精神;(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的適應性。
  4、學校體育的結構主要包括的要素:運動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動和家庭中的教育。
  5、制定學校體育目的的四種取向:“普遍性目標”取向、“行為目標”取向、“生成性目標”取向、“表現性目標”取向。
  6、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促進學生正常生長發育,增強學生的體質、增進學生的健康,與學校各種教育相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促使其成為具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保衛者。
  7、學校體育的目標:有效地增進學生的健康;使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掌握和應用基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麻將游戲網—中國麻將第一網;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提高少數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8、教育與健康課程領域目標的包括:運動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
  9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1)體育與健康課;(2)課外體育活動;(3)其他體育健身活動。
  10、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基本要求:(1)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2)以整體觀點開展學校體育工作;(3)處理好繼續與發展,學習與創新的關系;(4)加強體育教師資隊伍建設;(5)加強學校體育的教學、科學研究;(6)要保證必要的物質條件;(7)加強領導,科學管理。
  11、體育課程的特點:(1)體育課程是運動認識性課程;(2)體育課程是生活教育課程;(3)體育課程是情意類課程;(4)體育課程是綜合性課程。
  12、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1)體育課程的生物學基礎:(1)人體生理機能適應性規律;(2)0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3)體能發展的適應性規律;2)體育課程的心理學基礎:(1)特殊的認知領域―身體認知;(2)體育課程對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3)體育課程的社會性基礎;4)體育課程的教育學基礎;5)體育課程的哲學基礎。
  13、體育課程標準制定的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努力體現課程的時代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3)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4)激發運動興趣,注重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式,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
  14、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計思路:(1)根據課程目標確定課程標準;(2)根據課程內容特征確定必修內容;(3)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愛好加大運動技能學習的自主選擇性;(4)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設置具體的學習目標;(5)根據課程的發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
  15.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學過程的本質(1)從認識角度看,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2)從結構論角度看,體育教學過程是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術和發展體力的基礎最大限度地培養能力、發展學生智能和體能的多層次的動態變化過程;(3)從控制論與信息論角度看,體育進行過程是教與學之間信息傳遞和反饋的控制過程;(4)從教育心理學看,體育教學過程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的全面心理活動過程和以能力為核心的統一培養,塑造和發展過程;(5)從運動生理生化的角度看,體育教學過程又是遵循人體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和人體運動適應規律,發展學生的體能過程(6)從社會學角度看,體育教學過程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學生個性的社會性教育過程。體育教學過程:(1)身體直接參與;(2)體力與智力活動相結合;(3)身體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
  16、 實施體育課程改革策略應注意的問題:(1)體育課程實施策略的選擇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2)重視對體育教師的培訓;(3)重視發揮學校在體育課程實施中的作用;(4)構建體育課程改革的網絡狀系統
  17、 體育教學內容的特點:身體運動性 健身性 娛樂性 非階梯性
  18、 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過程:(1)用教育的觀點審視現有的體育素材;(2)根據體育教學的目標對體育運動進行整合;(3)選擇運動項目;(4)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有效的運動項目;(5)可行性(實施的條件)分析
  19、 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1)語言法(講解,口令與指示,口頭評價,口頭匯報,默念與自我暗示) (2)直觀法(動作示范,直觀教具模型演示,采用多媒體技術,助力與阻力,定向與領先)(3)完整法語分解法(4)預防與糾正錯誤法(強化概念法,轉移法,降低難度法,信號提示法,外力幫助法)(5)游戲與競賽法(游戲法,競賽法)
  20、 體育教法組織形式;行政法,男女合班分組或單班男女分組,按興趣愛好(選修項目)分班小班化教學
  21、 分組教學的基本形式:同質分組 異質分組
  22、 體育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要求:(1)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2)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征;(3)具有實效性;(4)符合學生的運動興趣;(5)具有科學性
  23、 編寫體育課教案應考慮的問題:(1)確定課程目標(2)根據單元教學計劃的安排選定教學內容(3)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步驟(4)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組織及措施(5)對各種活動時間進行恰當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簡單明了
  24、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理念 (1)內容的全面性和可選擇性(2)評價方法的選擇上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3)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4)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25.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內容(1)體能的評價(2)知識與技能的評價(3)學習態度的評價(4)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價(5)健康行為的評價
  26.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實施(1)體育課程學習評價標準的實施:a 采用多元評價標準;b提倡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制度相應的評價標準(2)體育學習評價方法的實施: a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b 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c 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3)體育學習評價形式的實施
  27.體育的學習特征(1)在體育學習中,學生以學習和掌握簡潔經驗為主;(2)學生的體育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3)體育學習主要是在從事身體練習的過程中進行(4)在體育學習中,學生要承受以定的運動負荷(5)體育學習對學生良好情感和品得的形成具有獨到的作用
  28.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及特點:(1)認知與定向(2)聯系形成階段(3)自動化熟練階段
  29.體育學習策略的構成:體育學習的元認知策略、體育學習的認知策略、體育學習的運動技能形成策略、體育學習的資源管理策略
  30.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1)強化體育教師對體育學習策略指導的意義,提高指導能力(2)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和運用的興趣(3)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體育學習方法(4)為學生提供靈活運動體育學習方法的機會和條件(5)加強學生進行元認識訓練,提供學生的元認識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31.體育課程資源分類(1)根據來源分類 a 校內體育課程資源 b 校外體育課程資源 (2)根據存在方式分類:a 顯性體育課程資源 b 隱性體育課程資源 (3)根據功能特點分類 :a 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 b 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 (4)根據形態分類: a 體育課程內容資源 b 體育課程場地器材資源 c 體育課程人力資源
  32.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全校性活動和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和小組活動、俱樂部活動、小團體活動、個人鍛煉活動
  33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1)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與一般訓練的共同點:a 提高運動成績是主要目標 b 承擔較大的運動負荷c 訓練內容手段有機聯系 (2)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與一般體育訓練的不同點:a 學校課余性體育訓練的業余性 b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基礎性c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廣泛性
  34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學校運動隊、基層訓練點、體育特長班、體育俱樂部
  35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計劃:一、年度訓練計劃:1年度訓練計劃的階段劃分(1)秋季:全面發展身體素質,進行技術教學與訓練,改進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測驗身體素質、技術、心理方面的各項指標。(2)冬季:適當減少技術訓練的比重,增加身體訓練的比例。進一步發展與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和專項真題素質,發展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并鞏固專項技術,測驗身體素質和訓練素質指標。(3)春季:系統地提高訓練強度和密度,適當增加技術訓練,提高技術水平,繼續發展身體素質,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比賽.(4)夏季:繼續加強身體素質,不斷提高訓練的強度和密度,加強技術訓練,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提高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水平以及各項心理與生理指標;2制定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全計劃 二、階段訓練計劃 三、周訓練計劃 四、課時訓練計劃
  36、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內容 :身體訓練、技術訓練心理訓練、戰術訓練、品德與作風訓練
  37、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方法:重復訓練法、變換訓練法、循環訓練法、競賽訓練法
  38.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1)課余性(2)群眾性(3)教育性(4)多樣性
  39.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學校運動會、單項運動競賽、單項娛樂性(趣味、健身)競賽、季節性單項競賽、體育節或稱體育周、體育文化節、校際間交流競賽
  40、課余體育競賽的方法:淘汰法、循環法、順序法、輪換法
  41、理想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一、性格(1)教師的一般素質要求1、高尚的思想品德2、熱愛本職工作3、謙虛好學(2)體育教師的特殊要求1、具有良好的心理學品質2、體育教師應具備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專業知識1、教師的一般知識(1)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2)廣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2、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三、專業能力1、教師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2)教學能力(3)科學研究能力(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5)其他方面的能力2、體育教師應精力充沛,體魄健壯
  42.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1)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緊密結合(2)工作對象多,活動空間廣(3)工作任務繁重復雜(4)體育教師的工作是面向全社會的。
  43、體育教師在職培訓的模式(1)崗前培訓(2)院校培訓(學位課程培訓、短期進修培訓)(3)校本培訓
  四論述題:1制定體育教學目標。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的區別
  一、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
  (一)指導思想不同 課程標準強調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身體、心理
  和社會適應整體健康為課程目標;體育教學大綱則主要是以“增強學生體質”為指導思想,比較忽視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健康維度。
  (二)目標體系不同 課程標準包括具有遞進關系的層次目標,即課程目標、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這使得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化、更具操作性;體育教學大綱則只有比較籠統的、操作性不強的課程目標,且教學內容、評價內容與目標要求不太一致。
  (三)學習領域不同 課程標準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五個學習領域實際上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身體活動主線,另一條是健康主線。雖然課程標準將不同性質的學習內容劃分成五個領域,但五個學習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每個領域都不能脫離其他領域獨立實現課程目標;體育教學大綱則是根據運動項目劃分學習領域,如球類、田徑、體操、武術等,這實際上是一種競技運動的教學體系,每個學習領域可以脫離其他領域而獨立存在。
  (四)學段不同 課程標準是按照水平來劃分學段,即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分別相當于1~2年級、3~4年級和5~6年級,水平四相當于初中,水平五相當于高中,水平六為發展性水平。按水平劃分學段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發展和各地、各校情況的差異性;體育教學大綱則是將一個年級劃分為一個學段。
  (五)內容標準不同 課程標準主要是構建本門課程學習的目標體系和評價原則,對完成課程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范圍,各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有相當大的選擇余地,此外,課程標準對學生情感、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方面的要求具體化、顯性化;教學大綱主要規定了各個年級的具體教學內容和要求,但對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質等只作了總的原則規定,教師的工作是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生學習并掌握規定的知識、技能與技術,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十分有限。
  (六)教學時數規定不同 課程標準沒有規定學習內容的時數,提倡根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狀況,
  教師可以隨時對不同教學內容的時數和進度進行調整。較快達成學習目標的內容,教學時數可適當減少,反之可適當增加一些教學時數,這就避免了那種只按教學時數和進度要求,不管學生是否已經掌握的機械做法;體育教學大綱則明確規定了各項教學內容的時數要求。
  (七)評價方法不同 課程標準強調建立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
  方式上,既注重終結性評價,也注重過程性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和互評。在評價的內容上,既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的態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相一致;體育教學大綱主要重視對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及體能狀況進行評價,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脫節,并最終導致教學實踐與教學目標的背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花的雨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